人物春秋

谷文昌之歌钟兆云 著  十一、铜砵村的人间惨剧  初登东山岛,谷文昌在一张张热情相迎的笑靥上,也明显看到了愁容苦相。雷鸣般的掌声中,分明夹杂着一丝丝怨意:你们怎么不早些来呀!  走马上任城关(今铜陵镇)区委书记,辖区铜砵村(今划为康美镇)刚遭受一场人间惨剧。上岛即闻的一声声埋怨,顷刻间又在谷文昌耳旁如雷般炸响:“解放军同志啊,你们怎么不早两天来呢?”  在闽南大陆垂手而得之后,谁不想早日让红...

谷文昌之歌钟兆云 著   十、海堤如利剑斩断东山穷根  一组数据揭示了八尺门海堤兴建背后的不易:共投入46.8万工,完成砂、土、石总计45.8万立方米,花费173万元,结余27万元……后人可以不知道仅有的37名打石工如何保证开采工程所需的14来万立方米石料,也可以不明白仅靠33只木帆船如何化解工程需要运载沙石23万立方米、运程近10万公里的压力,但从那些已经发黄的历史照片可以看出:上千名民工...

谷文昌之歌钟兆云 著  九、东山版的“精卫填海”  海堤工程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们记住了谷文昌的叮嘱:国家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给我们拨出专款,很不容易,我们必须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投在工程建设上,保质保量完成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为此,指挥部一开始就向全体干部、民工发出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堤”的号召,剔除一切不合理开支,各工段所需物资统一由指挥部购买,按需分配,杜绝铺张浪费。  省...

谷文昌之歌钟兆云 著   八、谷文昌带领大家一起劳动  谷文昌明白,在狭长的八尺门海面建筑海堤,除了毫不含糊的技术力量,还得考虑季节、风向、潮水、暗礁和急流。因此,他提出向科学技术要效益,整个施工队伍要有科学分工,严格工程进度,绝不能蛮干。他还一次次深入施工现场,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采石、砌堤、抛石合龙等方案,改进施工方法。  他清楚地看到,采石任务十分艰巨,靠当地惯用方法远难完成。这位太...

谷文昌之歌钟兆云 著   七、建设八尺门海堤  1959年秋,由省水电厅拟文、省计委会审,省人委(省政府)正式批准拨出专款200万元,投建八尺门海堤。  这是新中国成立十年来国家在东山投资的第一个大项目!无从想象谷文昌费尽心血拿到批文时的激动心情,却可以想象他重视的程度。正全力抓造林治沙、大兴水利建设的他,亲自担任建堤领导小组组长,提议县长樊生林担任总指挥,组成得力的工作班子。他说:“福建人...

谷文昌之歌钟兆云 著  六、民需军用的海堤  修建八尺门海堤,连接海岛与大陆的愿望,再次在谷文昌心头激荡。此时,原本也是孤岛的厦门已有修建海堤的成功创举,让他眼馋。  “把海岛变半岛是人民的愿望,党要求为人民服务,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谷文昌听取技术人员的意见后,并经县委酝酿讨论,毅然拍板。他的话可以说得斩钉截铁,但县财政却砸锅卖铁也拿不出足够的钱来。  谷文昌不改初衷,他实在等不及了...

谷文昌之歌钟兆云 著  五、举目眺望八尺门,心碎神乱珠泪流  八尺门,昔日东山岛通往内陆距离最近、最主要的海峡渡口。以海岛这头的后林村,连接大陆那头云霄县岱南村。五六百米的距离,隔开的却曾是两个世界。  史载,唐朝陈元光开发漳州、加冕“开漳圣王”时,因其部将陈平拓荒孤岛,乃将此渡口勒石命名“陈平渡”。此后的军事地位自不待言,从明初设立“陈平渡把截所”,到戚继光南巡东山在此镇兵抗倭,再到明末郑...

谷文昌之歌钟兆云 著  四、谷公与项公  当年曾受项南叮嘱要学习谷文昌的漳浦县委书记黄步翔告诉我,1995年他从漳州市人大副主任任上退休后,给项南打电话:“项书记,我从市里又回到了县里,承包了一座山种果树,当农民,继续念您倡导的‘山海经’。”项南在电话里哈哈大笑:“厅官当农民,是个很好的回归呢。以后人们会说,东山有谷文昌,漳浦也有黄步翔!”  1997年,项南故。长汀县河田镇“开闽王”王审知...

谷文昌之歌钟兆云 著  三、谷文昌逝世,省报刊发重要讣告  第二天一早,项南书记带着省委两位领导,也带着遗憾和沉痛来到医院,向谷文昌同志的遗体告别。项南书记在慰问家属时不觉情动于衷:“这次到东山调研,看了谷文昌同志在东山留下的功绩,很是感动。谷文昌同志南下来福建,把自己的精力全部献给了东山人民和福建人民,人民是会永远怀念他的,搞四化建设就需要这样有事业心的好干部。”  随行的《福建日报》记者...

谷文昌之歌钟兆云 著  二、苍天垂泪  项南同志与谷文昌心有灵犀呢!  1958年谷文昌向东山县干部群众发出绿化东山的号召时,项南同志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之职下放北京东郊农场,也带领干部群众在首都机场沿途植树绿化。二十年来,这片防护林带不断被增厚加长,已成为守护首都机场的“哨兵”。  项南同志带着别样感受来到了东山对台接待站。对台工作是中国政府20世纪80年代的三大任务之一,福建在发展两岸关系...

...
共28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