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攻台师出东山铜陵而不是宫前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06-03-10 22:51作者:黄国华来源:新华社网址:http://www.fj.xinhuanet.com/hxlw/2006-03/10/content_6439829.htm

  新华网福州3月10日电(黄国华)3月9日,福建省东山县政协副主席、文史委主任刘小龙向外披露,上一个世纪80年代以来,漳州文史和考古界关于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出师收复台湾的‘宫前说’,纯属以讹传讹,必须推翻。他为此钻进故纸堆整整作了近6年的寻觅考究。他说:施琅攻台师出东山铜陵而不是宫前。


  据了解,关于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出师收复台湾的屯兵地点,在东山县乃至省内外文史学界,早有争议。一说铜陵,一说宫前。而“具体地点在东山的宫前湾”的“宫前说”的唯一依据是:一、“宫前湾旧称平海澳”;二、“施琅屯兵在宫前天后宫出师”。此说不但在漳州延引入志、传讹媒体,且影响海内外。此番史海钩沉,掀起轩然大波。刘小龙撰文指证“施琅攻台师出铜陵”推翻“宫前说”一事,在台海两岸史学界引起了反响。


  刘小龙经考证认为:诸多史籍文献其实都清楚地载明,施琅征台屯师于铜山湾,誓师于铜陵,祭江于铜山港,从铜山(铜陵)启驾放洋,直抵澎湖。他列举了如下四大证据:


  其一,施琅舟师屯集铜山港。《台湾外志》(海上见闻录定本卷二)载有:施琅“……会同督臣姚启圣,统率舟师,开驾至铜山。”;“六月十四日,施将军自铜山开船,大小五百余号,姚总督拨陆兵3000随征。”民国稿本《东山县志》卷一载有:“东山港,旧作铜山港”。


  其二,征台营署设在铜陵水寨大山。清代杜臻《澎湖台湾纪略》与江日升《台湾外志》等都有施琅出师前夜“观音”(观音山又称名仙山、水寨大山)和“关壮缪”(关帝封号)“托梦”的记载。《铜山志》施琅攻台后在东山重修关帝庙这一记载与之相互印证。


  其三,征台督师大臣姚启圣入驻铜山部院衙门(故址仍存,成一地名至今)。《铜山公署志》、《靖海记事》、《台湾府志》、《台湾外志》、《诏安县志》等,都有姚启圣施琅康熙十九、二十、二十二年3次在部院衙门坐镇的史载文字为证。


  其四,施琅祭江地是铜陵天后宫前的西门澳(今称西门兜)。


  刘小龙强调,征台水师提督施琅和督师大臣姚启圣既然‘屯兵铜山’并‘誓师铜陵’,断断乎不会悖情悖理弃宫庙于不顾,而舍近求远,弃大逐小,率大小500余号战船、20000余将士之师,到距离铜山60里外偏僻小渔村的一个小庙,去举行征台的祭江仪式的。


  至于因为“宫前的天后宫有康熙御赐牌匾,所以施琅在此祭江”的“论断”,刘小龙罗列了几组关于址在西门澳的宫庙铜陵天后宫的史料予以一一否定。他说,所谓康熙御匾,经调查考证,福建省的莆田平海澳有之,龙海浯屿及台湾澎湖天后宫有之,铜陵天后宫亦有之(民国二十九年,东山国民政府反对封建迷信时毁失),并非宫前天后宫独有。(完)


文章分类: 东山史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