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版】第二十五届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16-06-15 10:19来源:《闽南日报》2016年6月15日网址:http://note.youdao.com/share/?id=2e6184a9808ea392bffc3406c7b0e892&type=note#/ 关帝圣德垂青史,一炷清香佑两岸。 在东山岛铜陵镇岵嵝山东麓,有一座关帝庙依山傍水,隔海直望台湾。 这座面积只有 680 多平方米的关帝庙为大陆四大关帝庙之一 ,1996 年 11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台湾数百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也是台湾关帝信仰的发祥地,香火遍布台湾。 东山岛自古地灵人杰,明清两代诞生了17位进士、80多位举人和涌现出“一代完人”黄道周、“廉洁刚正”唐朝彝等先贤。 他们在闽南乃至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作出杰出贡献。 “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唯公号帝君”,在关帝“忠、勇、仁、义、礼、智、信”精神的感召下,东山军民抗击倭寇 、戍守台澎 、抗日卫国 、建设家园 、改革社会,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辉煌篇章。 自 1916 年设立县治起,百年间东山岛历经坎坷,百业俱兴,一批又一批俊杰英才为东山的发展进步前仆后继。 特别是解放后,在县委书记谷文昌的带领下,勤劳勇敢的东山人民植树治沙、耕海牧渔、发展文教,改变了海岛贫穷落后的面貌。 近年来,东山县委、县政府实施建设“生态优美、城乡宜居、产业繁荣、文化先进、活力迸发”的美丽的生态旅游海岛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各项事业建设再上新台阶,“美丽的生态旅游海岛”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为传承和发扬关帝精神,促进两岸交流,自 1991 年起,东山每年都举办一次关帝文化旅游节, 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4 届,成为两岸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被国台办列为全国对台交流重点项目之一。 盛夏六月,又是一年“帝祖生”,东山亦迎来百年华诞。6月 17 日,第八届海峡论坛·第25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将如约而至,这是一次弘扬关帝的盛典、两岸交流的盛会、经济合作的盛事,它将再次为促进两岸信仰交流、 经贸文化交流及两岸民众增进互信与了解开启新的篇章。而以建县百年为契机,东山人民将同心同德,实干实效,推动美丽的生态旅游海岛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历届东山县委、 县政府学习传承谷文昌精神, 在他打下的良好发展的基础上, 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推动生态环境改善,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今日东山,水秀山清,生机勃勃, 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在生态、文化、教育等方面获得一批国家级荣誉。当前, 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要求,着力在环东山岛经济区域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生态优美、城乡宜居、产业繁荣、文化先进、活力迸发的美丽生态旅游海岛。 构建覆盖全岛的生态绿化、 覆盖城乡的环卫保洁、覆盖海陆的环境保护“三大网络”,实施“一年五千万,三年一亿五”生态绿化投入机制,推进海湾、海水、海岛、海滩、海岸“五海”资源保护和陆、海、空全方位环境整治,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奠基,为子孙后代造福。 按照“一岛一城市”规划布局,全力推动城市功能和服务向农村拓展, 推进城乡公共设施、 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三个一体化”,实施“五通五有”,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体设施、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体系;实施规划体系、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社会救助等城乡一体化,网格化管理成为全省典型。 推动滨海旅游、海洋水产和玻璃新材料“三大产业”转型升级,“退城入园”全面提速,水产品出口总量居全国县级首位,成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国唯一的“出口海捕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以旗滨玻璃项目为龙头,安东管业、光耀玻璃等下游企业崛起,玻璃新材料产业链逐步拓展延伸。 实施文化育人、文化惠民、文化创富“三大举措”,加快建设海峡文化名城,打造黄道周、谷文昌名人文化品牌,投建“一馆一场四中心”、推进史前文化、闽南文化、军事文化、涉台文化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利用,繁荣海岛书画、贝雕、海柳雕、特色美食等文化产业,培育东山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推进项目建设、 深化改革、 作风建设 “三大工程”,有序推进城乡统筹、海岛生态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开展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 “4+1”主题活动 ,着力做好为民、务实、清廉、生态四篇文章,打造一条现场体验教育专线,全面推进5个方面22条举措,有效激发促进东山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东山建县之前,岛上人民长期饱受求学之难、 诉讼之难、舟楫之难和税赋徭役之苦等“三难一苦”, 乡绅马兆麟还因在大庙头上帝庙设调解处被诬“私设公堂”而差点被拘捕下狱。 1915 年 6 月 25 日 , 福建省巡按使许世英巡视诏安 ,因遇大风船泊铜山港。 许世英受铜山乡绅邀请, 登岸朝拜关帝庙“武圣”,看潮戏,接见民众代表。 马兆麟代表民意申诉东山民众遭受“三难一苦 ”的实情 ,恳求独立设县, 父老们亦号声叩求。许世英深受感动,详细了解了东山的土地、人口、经济和教育等情况, 又视察了东山民生、教育情况,随后游览了城区风景和塔屿, 凭吊黄石斋先生读书处并留下墨宝。 许世英返省后, 随即向省府与总统府呈文报请增设东山县。 省政府拟订了设治细则补充, 同时派曹祯负责筹备建县事宜。 曹祯立即奔赴东山组织漳浦、云霄、诏安三县知事和东山乡绅一起勘定县域海界 ,绘制图册, 上报省府和总统府备案。不久,许世英获悉总统府批准东山建县, 立即函达铜山诸乡绅。当日,全城鞭炮声震天动地,家家户户悬挂红布彩,人人欢奔相告。 1916 年 5 月 1 日,福建省东山县正式宣告成立, 曹祯任东山县第一任知事。 曹祯废寝忘食于东山县务, 后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 东山人民为其举办了盛大的哀悼仪式, 并抚恤家属,送其回归家乡安葬。 来源:《闽南日报》2016年6月15日第4-5通版 ![]()
文章分类:
媒体报道
|